鹹酸甜 百年好滋味(11/02)
宜蘭「老增壽」,從中藥舖子起家,創始人利用金棗、楊桃研發出保健食品,成了第二代成功轉型蜜餞舖的重要商品,獲東瀛二等賞榮銜,從此打響名聲得獎無數,打造一頁令人無限回味的輝煌歷史……
記者江志明╱宜蘭報導
宜蘭市中山路上的「老增壽蜜餞舖」,從清朝咸豐年間創立迄今一百四十三年,從不起眼的中藥舖子,到現在知名的蜜餞舖,傳承五代的製作技巧,不僅保持傳統「鹹酸甜」風味,更是不少宜蘭人的共同回憶。
「老增壽」的店名,乍聽之下,並不像是蜜餞舖的名號,像是家藥舖,沒錯,老增壽剛創業時,就是一間藥舖。
清朝咸豐十一年(西元一八六一年),年僅二十歲的朱應賓,在現在的宜蘭市中山路上,開設一家藥舖,並且利用宜蘭縣盛產的金棗及楊桃,研發出金棗糕及楊桃糕,功用是爽肺潤喉,沒料到這兩項產品推出之後,甚受市場歡迎,當時也沒有料到,這兩樣中藥產品,會成為老增壽屹立百年的重要產品。
第二代傳人朱婦黎接手經營後,因為對醫術不瞭解,遂開始將藥舖轉型為蜜餞舖,西元一九○三年,並將金棗糕及楊桃糕,送往日本參加第五屆創業博覽會,金棗糕金黃色澤與香甜獨特滋味,擄獲日本人的心,獲得二等賞榮銜。
獲得這項獎項後,大大打開宜蘭老增壽的名聲,而後陸續參加多項比賽都獲獎,包括帝國食料品博覽會賞、家庭博覽會二等賞、東京博覽會銅牌、台灣南部物產共進會獎牌等。
當時許多外鄉鎮的民眾要到宜蘭市洽公或購物,都不忘要到老增壽買點金棗糕,當時有句諺語,「到街仔、買婦黎糕」,婦黎糕指的就是由朱婦黎製作的金棗糕,民眾到宜蘭街仔購物,要記得買點金棗糕,可見當時風光程度。
朱婦黎過世後,由第三代朱耀南接手,剛好經歷日治及台灣光復,由於彼時台灣政經環境不安定,百姓的生活也不富裕,老增壽雖然仍在營業,但顯得頗為低調,生意也不佳。
台灣光復後,由第四代的朱金波接手,民國四十六年,與當時三十二歲的陳秋煌結婚,兩人攜手打拚事業,打下今日老增壽的基礎。
八十歲的陳秋煌說,民國四十六年嫁到老增壽,當時宜蘭市蜜餞舖並不多,真正有百年歷史,只有老增壽一家,製作金棗糕的過程相當耗時,首先需選擇色澤金黃的金棗,先依大小分類,接著將金棗割開、醃漬、取籽、去澀味,接著再以慢火熬煮,直到呈膏狀,說起來簡單,但因必須在火爐旁工作,相當辛苦,但遵古法製作的金棗糕,風味絕佳。
陳秋煌回憶,早期生活困苦,吃飯都成問題,哪有錢買零食,因此生意並不好做,需打聽哪一家旅館有學生畢業旅遊,然後在住宿當天帶著蜜餞去兜售,一般民眾購買,大都因為要到外地拜訪親友,當作禮物之用,近年來宜蘭縣大力推動觀光產業,並陸續舉辦童玩節等,生意才大有改善。
朱金波在三年前過世,目前老增壽由陳秋煌及兒子朱鴻祺等人共同經營,除了中山路上的創始老店外,五年前也在宜蘭市外環道路新開一家分店。陳秋煌說,傳統的店舖要在現代繼續經營下去,必須尋求突破,產品種類要多、品質要好,無法全部以手工製作,以機器取代手工,是無法避免的事,目前許多產品都委外生產,但嚴格要求必須達到一定的品質,至於金棗糕等關鍵技術,則仍由他們負責。
除了維持百年傳統口感的蜜餞外,創店迄今百年曾獲得的二十四面獎牌,也陳列在店舖中,讓來店的顧客一眼就能明瞭老店的輝煌歷史,嚐一口蜜餞酸甜多汁的滋味,回味不已的是老增壽百年歲月。
|